咚咚咚,每當聽見廟宇傳來的鼓聲,我都會想起與黃呈豐師傅相識的那一天。

  秋季一日清晨,我與好友自台中市區乘著涼風一路向南,風塵僕僕近四十分鐘後,萬丈高樓漸轉平地與農田,白色風車列隊登場熱情招呼,空氣中夾雜著濃郁的鹹味,藍色海水盈滿了我的視線,歡迎光臨彰化線西鄉。

  在地老一輩的居民泰半仰賴農業和漁業謀生,青壯年則紛紛投奔彰化濱海工業區──唯獨黃呈豐師傅仍堅守家業,四十年來日復一日在溝內社區的老平房內默默製鼓,等待知音上門。

  永安製鼓位於當地信仰中心興安宮前方,鵝黃色外牆有八道手工製鼓步驟的彩繪圖示,上方還有斗大的「溝內社區傳統文化產業製鼓流程」的字樣,雖然紅色顏料在長年飽受日曬風吹雨淋摧殘下,早已不再鮮豔,但在眾多樸素的老平房之中仍舊分外醒目。我們將機車停放興安宮、和兩名正在廟埕話家常的阿公打聲招呼後,便前往拜訪彰化線西鄉僅存的製鼓職人。

  與其說是參觀製鼓工廠,實質上更像是來到別人家作客,只是剛好這名主人擅長製鼓。永安製鼓進駐一處三合院,藍色鐵門和庭院還曬著數款居家服飾,若忽視門前的招牌,乍看外觀只會覺得是一般的民宅,絲毫不會察覺此處為手工鼓生產地。我們率先步入三合院的左室,只見大鼓小鼓落地板,卻未見任何人影。數年前,曾耳聞製鼓師傅的一日之計在於牛皮,我們循聲探尋、在另一側平房的小隔間與黃呈豐師傅初見面時,他的雙手正忙著來回削牛皮。  

  「你們來啦!」他抬頭看了我們一眼,雙手便繼續在牛皮上反覆來回。不希望耽擱他進度,請他儘管一邊工作、一邊分享,我們亦樂於參與職人工作過程;原本專注削牛皮的嚴肅模樣,在得知我們的出發地以及年紀後,旋即切換慈父的神情,溫柔地說他女兒以前也在臺中讀大學,現正於彰化濱海工業區上班。

  「手工鼓的好壞取決於牛皮的品質,再來就是考驗削牛皮的功力了!」黃呈豐師傅邊削邊開始同我們講「鼓」:「要把牛皮削薄、但又不能太薄,每個鼓需要的厚度不太一樣,像北管用的鼓聲要響亮飽滿,牛皮就要稍微厚一點;一些寺院需要的鼓聲比較輕柔,那就要削得更薄。但不管要做哪一種鼓,都要削得漂亮均勻,鼓聲才會好聽!」

  牛皮,全是臺中屠宰場處理好後直接宅配到府。他笑說許多牛肉餐飲店都標榜選用溫體牛來招攬客人,但那些牛肉明明還經由冷凍運送,早在路途就失溫了;永安製鼓工藝社採用的才是百分之百產地直送的新鮮溫體牛,畢竟他還必須親自處理一張張牛皮,刮去脂肪和除毛等步驟都很繁雜,又血淋淋的。好幾年前有老師帶幼稚園小朋友來參觀,黃呈豐師傅便嚴禁他們進來這裡,畢竟畫面太過血腥,深怕孩子回家做惡夢。

  古有一說,務農人家靠牛隻犁田養家,以終生不吃牛肉來表達感恩之情。我們不禁好奇,靠牛皮謀財討生活的製鼓產業是否同樣不吃牛肉呢?

  黃呈豐師傅思考了一下:「要說我不吃牛嗎?其實新鮮牛皮送來,我進鍋煮的時候就……」

  「你就邊煮邊吃了嗎?」頓時我與好友腦海浮現他愉快吃涮涮鍋的畫面。

  「毋是按呢啦!」黃呈豐師傅瞬間笑到岔氣:「是油水噴到臉的時候,一定會加減到啦!所以平常也不會特別忌諱。」

  眼前無比親切、親和力超高的鄰家大叔,可不是一開始就如此和藹可親。黃呈豐師傅自首昔日猶如靜待被製成鼓身的木材,有稜有角,容易觸傷他人,經由多年歷練,才終將怒顏慢慢刨成笑臉。

鼓聲從此響起  

  「永安製鼓工藝社」是彰化縣碩果僅存的製鼓工作室,自民國37年開始製鼓,至今已有75年歷史,即便面臨機械化與大陸低價鼓的襲擊,訂單每況愈下,還有原物料短缺,木頭得仰賴進口,身為第三代傳人的黃呈豐師傅至今仍堅持手工製鼓;其實黃家並非一開始就以製鼓維生,最初是務農家族,因線西鄉濱海,東北季風強韌,每當颱風來襲容易發生海水倒灌,以致農作物全毀,整年的心血一夕之間全泡了湯,嚴重威脅黃家人的生存。祖父為了家計,不得不另闢生路,於是在開設佛具店的姑婆牽線下,攜著年幼的父親與叔叔向福州老師傅學一技之長,黃家響徹雲霄的鼓聲遂而開打。

  父親黃秀安自民國37年成立永安製鼓工藝社,至今已七十五年歷史,在網路尚未興起的年代,永安製鼓靠著優良品質廣受好評,消費者好鼓道相報之下,不時也會有外縣市慕名遠道而來訂製手工鼓,儼然是札札實實的口碑行銷。

  「你們臺中廟會活動很多,好多宮廟都跟我訂過鼓,只要來我這邊買過鼓的吼,我都會記得。」

  黃呈豐師傅繼續回憶,早在民國74年就有攝影學會的人想要拍攝傳統技藝專題,找上永安製鼓工藝社,當年血氣方剛的他投以三字經炮火逼退對方。本來暗自猜測他和眾多職人的性格一樣,生性低調、不喜歡工作被打擾才如此大動肝火,然而他卻給了我們一個意料之外的理由。

  「以前覺得做這種工作很低賤,就已經很看不起自己了,別人是還來拍三小?」

  人都是在被需要時才會看見自己的價值。現在的黃呈豐師傅不僅歡迎任何人到府參觀,而且不收費也不限制人數。

  「多一個人知道製鼓文化是一個。」即便觀眾只有一人也會盡全力分享,黃呈豐師傅也樂於至學校擔任師者,與新生代分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與手工鼓文化,傳道、授業、推廣也。

  青春期的黃呈豐師傅內心是打從心底抗拒接手的,一度鄙視家業,覺得家裡髒亂不堪,牛腥味重又多蚊蟲,自卑感作祟,不敢邀同學來家裡玩。曾經因此檳榔成癮,想藉此來蓋過滿溢鼻腔的腥臭味;冷眼旁觀父親與哥哥埋頭苦幹,甚至抱著一絲期待,家業會不會因為兄長負荷不過來而中落。退伍後的黃呈豐師傅還一度離家,前往製鞋廠工作。

  父親擔憂患有小兒麻痺的哥哥難撐大局,畢竟不便站立的他無法勝任削牛皮的工序,難以憑一己之力完成所有步驟,堅持要黃呈豐師傅返家幫忙。他天天買醉以示抗議,直到父親中風,他才浪子回頭。九年後父親過世,哥哥和叔叔不久也相繼辭世,黃呈豐師傅瞬間失去了依靠,也在那一刻終於願意放下自己臉皮、重新拾起一張張牛皮。

 削完牛皮後,黃呈豐師傅領著我們來到三合院,參觀他每個工作室,他拿出一疊陳年照片,包括他年輕時赤身削牛皮、蹲在生牛皮上依照所需鼓面大小來畫圓以及哥哥繃鼓的模樣等。一一放在木質長凳上後,接著開始看圖說故事。

 「你看,這就是牛皮原本的樣子,小朋友如果看到,回去一定會做惡夢。」他指著尚未裁切、還能清楚看見牛隻形體的照片。

 「這就是我哥哥,他也去世很久了。」黃呈豐師傅十分慶幸哥哥專注繃鼓的剎那被鏡頭永恆凝結起來。

手工鼓的眉眉角角

  製鼓步驟共有二十道程序,不論大小,每個鼓平均製程大約一個月,急不得的,更遑論大量生產。

  「製鼓的牛皮最好是有勞動的牛,牛平常有運動,皮的韌性和延展性都會很好,做成鼓皮後,聲音也不太會跑掉。」黃呈豐師拾起一張大牛皮讓我們體驗觸感:「以前的人都是用牛來耕田、拉車,原料取得很方便。現在大家都用機器在種田了,好材料只會越來越少。」

早期黃呈豐師傅的爺爺在凌晨三點就會騎著腳踏車至台中或北港的牛墟採購牛皮,返家時天空已露出魚肚白,全家即刻著手一日製鼓行程。首先,依照客戶訂製的鼓面大小,以圓規畫好圓後裁切。並且在傳統大灶燒滿一鍋滾水來燙牛皮,目的在於消除腥味與雜質,要注意不能燙熟。接著刮毛、刮除脂肪及雜肉,再將一張張牛皮置於竹編籃、放在庭院連曬五至七天。

  「這樣遇到下雨怎麼辦?」從前我只知道種田要靠天賞飯,近幾年接觸的傳統產業多了,才知道仰賴天公伯度日的不只農民,但沒想到連製鼓業也不例外。

  「所以梅雨季和颱風天就很困擾啊!有時候突然下雨,我們也要立刻衝出去把牛皮收進來,不然會整張臭掉,也會發霉。」

  最令黃呈豐師傅記憶深刻的是1986年來襲的韋恩颱風,悶在房間內的鼓和牛皮等物料無一倖免,全都沾染濕氣、散發濃郁的腥味,全家人彷彿與陳屍良久的大體相伴。那是一段特別難熬的日子,他和父親在家中足足喝了一個月的酒來澆愁。

  牛皮曬乾後尚未結束,還必須放入水槽泡軟,再將牛皮按照訂單需求、客製化合適的厚度,那正是我們與黃呈豐師傅相見時,他當下進行的工序。

  此時,一名有著俐落短髮、眼鏡滑落鼻樑的女性登場,她是黃呈豐師傅的妻子謝素貞,也是他的得意門生兼貼身助理。黃呈豐師傅自嘲是工人,太太才是永安製鼓正港的頭家;他平常只負責製鼓,收錢、管帳、聯絡客戶和廠商等事項全權交由謝素貞處理,儼然是貨真價實的賢內助。

  「平常我都是在角落做,你們來才特別拿出來這裡弄,比較好拍照啦!」對於不時有人來觀摩先生製鼓過程,謝素貞似乎早已司空見慣。

  處理好的牛皮,謝素貞會負責打洞穿繩,也就是夫妻倆口中的「做模型」。只見她完全不需要任何道具丈量,雙眼便能自動對焦,坐在上頭一圈又一圈地精準完工。這一身好功夫,全都是歲月磨練出來的,和許多繼承傳統家業老闆的另一半一樣,數十年來她不僅持家,也全力支持夫家祖輩流傳下來的技藝,毫無怨言。謝素貞說她這一生就是嫁雞隨雞,老公是製鼓的,就陪他一起,老闆娘兼女工;別人是琴瑟和鳴,他們則是鼓棒合擊,縱然悲壯了些,不如琴瑟優雅,但幸福的聲響可一點也不輸他人。

繃鼓,是製鼓的重頭戲。鼓聲的差異,仰賴的正是得宜的鼓皮鬆緊拿捏。「來!我示範給你們看。」只見黃呈豐師傅在繃鼓臺側邊就定位,熟捻地將內部已固定好響條的木桶放上繃鼓臺、成型的牛皮鋪於木桶上後,再把麻繩套依序裝上八支拉臂上繃緊。「牛皮裝上要注意對稱,力度也要均勻才不會傾斜。牛皮本身有延展性,要慢慢地調。」一邊還要用木槌敲擊鼓面、聽鼓音狀況來持續調整。

  早期臺灣男人當兵無不經歷五千公尺體能考驗,黃呈豐師傅以練跑來形容繃鼓皮過程。一開始絕對不要想著要怎麼迅速跑完五千公尺,那樣容易踏錯腳步或是跌倒出糗,先從一千五百公尺開始慢慢練習、呼吸和步調都習慣之後再增加訓練量;繃鼓皮也是同樣道理,不要想著如何一次到位,經驗堆疊久了,自然越做越順手。

 「牛皮繃好之後要踩鼓,讓鼓面不會太硬也不會太軟。」

  處理牛皮是製鼓最繁瑣的環節,而最重要的一環黃呈豐師傅則認為是踩鼓。必須先慢慢踩鬆再加壓,主要是為了調張力和彈性,動作亦無法一次到位,必須反覆調整數次。黃呈豐師傅亦將踩鼓這步驟戲稱「腳踏實地」,他說製鼓和做人一樣,必須實實在在,馬虎不得。一踩一踏之間,黃呈豐師傅練就了腳下功夫,也同步磨掉了渾身稜角。

   「你們就跟我的孩子差不多大,我來表演給你們看。」只見黃呈豐師傅迅速爬上鼓面,一手抓著橫在半空的鐵桿,開始如跳舞般踩踩踏踏,時而原地漫步,時而奮力一跳。

  黃呈豐師傅忘情鼓上獨舞那一幕,我至今難以忘懷。

 「你不怕把鼓踩破嗎?」在一計大力踩踏後,我和好友不約而同捏把冷汗。

 「要破就趁現在趕快破,破了我就能馬上處理。品質不好的鼓不能交貨,萬一在客戶那裡破了,信用也跟著破!」

 上漆與裝飾為製鼓最後一道程序,待鼓面塗上透明漆以保護皮革、銅釘於鼓皮與鼓桶接合處固定好後,即大功告成。天公不作惡的情況下,經歷二十道工序、製作好一個手工鼓平均需要三十天;倘若半途不幸碰上天候攪局,報廢也是無可奈何的結局。

形形色色的鼓事 

  三合院中央的空間為儲藏室,一打開門,映入眼簾的是五花八門的大鼓小鼓齊聚一堂,黃呈豐師傅即刻為我們解說各式各樣的手工鼓。鼓是門大學問,各陣頭所需的鼓厚度皆不同,例如:獅陣的鼓不能太薄,鼓聲才會有氣勢;外型小巧討喜,鼓身為深褐色,沒有銅釘裝飾的為北管用鼓;道士所需的跳鼓與大鼓外型高度相似,只差沒有銅環。

  講解過程,黃呈豐師傅手口並行。除了逐一解說之外,也親自打擊每一款手工鼓,讓我們聽各種鼓聲的差異。其實他並非天生鼓手,一肩扛下家業後,成天在客戶的耳濡目染之下,才漸漸越來越上手。如今聽音辨鼓,抑或即興打擊都難不倒他。

  黃呈豐師傅自嘲:「曲館旁邊養的豬,不會唱曲,久了也會打節拍。」

 謝素貞見我雙眼直盯著一隅可愛的小鼓,立即笑說別小看這個鼓,它雖然個頭小小的也是要一萬多塊。近年因原物料上漲,售價又跟著漲了點,看來這年頭鼓價與股價同樣不容小覷。

  儘管生意緊繃,卻非來者想掏錢買鼓皆能如願,夫婦倆會如同面試官仔細盤問買鼓的用途,一方面是為了客製理想的鼓聲,另一方面則是從言談之中判斷對方是否會好好保養,他不希望自己的鼓只是被買來當裝飾品,通過「口試」才正式洽談買賣;黃呈豐師傅說曾經有名阿公上門要買鼓給孫子打,他直接請對方去買中國製的便宜貨。如此一來,鼓被小朋友玩壞了,既不浪費也不會心疼。

  「我也曾經被客人幹譙三字經,說花錢買我的鼓不如去買兩個中國貨,還能常常換新的打。」幸好鼓自己會說話,許多客人用過量產的廉價鼓後,發覺還是手工鼓經得起考驗,不僅耐用度及品質皆更勝一籌,各方面還能客製化,便紛紛回頭找黃呈豐師傅訂購。永安製鼓再一次打響招牌,也讓他重振旗鼓。

  最令黃呈豐師傅感動的是澎湖天后宮,亦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十幾年前進行修復的期間,廟方致電要找父親訂製新的大鼓。當下接電話的謝素貞告知公公已不在人世,要不要找先生做,沒想到對方毫不猶豫地答應,這筆訂單同時鼓舞了他的自信心。

  「澎湖天后宮用了我們黃家兩代人的鼓啦!」黃呈豐師傅邊笑邊說:「我每次去澎湖旅遊都一定會去天后宮走走,看我爸爸做的大鼓,記得二十年前,我還跟朋友炫耀那是我爸爸做的。沒想到幾十年後,天后宮的人會坐飛機專程來彰化找我買鼓,對我來說很有意義,代表信任我們家的品質,很感謝廟方願意支持。」

  「有時候想到以前的事都很後悔,覺得很對不起我爸爸,但是這也成為我繼續做下去的動力,我會一直做到我做不動為止。」憶起過往和父親一同拼搏的片段,黃呈豐師傅語氣藏不住思念。為了紀念父親的手藝以及和父兄的製鼓回憶,每個親製的手工鼓出貨前,鼓面都會蓋上他特製的「永安製鼓」印章,父親黃秀安與自己的名字並排在上頭。每蓋一次,心中就寬慰了一些,也希望父親在天之靈能肯定他的努力、並且以他為傲。

一波未平,「疫」波又起

  製鼓業業績緊貼著民俗節慶,「三月瘋媽祖,四月王爺生,五月划龍舟。」黃呈豐師傅說做這行完全跟著民間諺語做生意,六至八月是淡季,九月又轉回旺季。然而近三年受疫情影響,對原本就已近乎乏人問津的傳統製鼓業無疑是雪上加霜,淡旺季更無界線。疫情使得廟會活動全數停擺,陣頭沒得出團,被打入冷宮的孤鼓難鳴,鼓沒人打就不會壞,連帶沒有買鼓或修鼓的需求。

  沒有誰能真正逃過「疫」劫,各行各業都有一條隱形的線,彼此牽制在一塊。

  雖然黃呈豐師傅有申請補助,卻苦於無法提供確切的損失數字佐證,補助款遲遲未發落。遠水救不了近火,買牛皮、訂進口木頭的成本樣樣皆是刻不容緩的火勢,若沒能及時撲滅,災情只會越燒越烈。倘若牛皮運來了不買,之後屠宰場肯定不願意再載來販售,該上哪去尋牛皮?如果不採購進口木頭以備不時之需,若有訂單來敲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夫妻倆該如何製鼓?不幸中的大幸是越來越多的校園單位邀黃呈豐師傅去演講,向新生代推廣傳統產業之餘,亦讓巧夫能加減攢點五斗米,生活尚不至於斷糧。

  「很多產業後來都轉向觀光工廠,你有考慮過嗎?」我問。

  黃呈豐師傅表示從未考慮將家業變成觀光業,因為觀光工廠勢必得量產周邊商品來獲利。永安製鼓出品的手工鼓價格不菲,一般的觀光客難以下手;先前有幾家文創公司想找黃呈豐師傅合作、推出鼓的紀念小物,打算進一些便宜的大陸材料來取代純牛皮,大量生產五十元、一百元的小鼓販售遊客。他無法接受自己做出品質廉價的鼓,第一時間便婉拒這些上門的生意。

  「我當初會接下來是因為爸爸的心願,不管生活怎樣困難,我都一定要維護好我們家的名聲。」黃呈豐師傅當下雙眼閃爍著光芒:「我比較喜歡跟大家介紹,像解說員一樣分享各式各樣的鼓、表演給大家看,來的人也能在這裡敲敲打打。但其實我現在也算觀光工廠,只是我沒有收門票,就純粹跟有緣人分享製鼓文化,多一個人知道是一個。」

前有「鼓」人,後無來者

 從祖輩傳承下來的三代家業,黃家第四代如同年輕氣盛的他同樣毫無承接之意。但和年少的黃呈豐師傅不同的是,兒女婉拒並非出自叛逆或嫌棄傳統產業,而是迫於現實的無奈。縱使心頭再不捨響徹七十餘年的鼓聲在自己身上畫上休止符,手頭卻實在沒有繼承的條件;事實上,夫婦倆也不鼓勵子女繼承家業,因為他們深知這行討生活是何等不容易,不希望孩子們繼續自討苦吃。

  如今手工製鼓業和其他傳統技藝產業一樣日漸式微,每過一年,這顆烙著「永安製鼓」的夕陽似乎又更低落了一點,利潤如削到薄得透光的牛皮,吞下的苦痛又是其他行業的數十倍,連招募學徒也相較其他傳統產業更加困難。

    「其實我也沒有想收學徒或傳給別人,但如果有緣人出現了,可能也是會考慮一下。」黃呈豐師傅說。

  我好奇若從學徒到可以獨立製鼓大約需要多久時間:「至少也要十年吧!我從二十歲邊做邊學,到現在六十幾歲了,很多眉角都是要經驗慢慢累積。要知道每種鼓的牛皮厚度要削到多薄,還有繃鼓的鬆緊度也不是光聽我講就能學會,很多地方都還是要靠實際經驗啦!」黃呈豐師傅嘆了一口氣:「但是吼,現在想做也不一定能做,很多原料都短缺了。」

  咚咚咚,鼓聲越發沉重,像是在倒數餘暉徹底落入海平面的那一刻。

  縱使無奈,黃呈豐師傅仍期盼能「鼓」動奇蹟,只要手工製鼓業能被看見,進而有被流傳下去的一絲生機,他就不願輕言放棄,一邊緊守著即將消失的技藝,一邊試圖與快速流動的世界產生一點連結。

  線西鄉距鹿港小鎮僅十分鐘車程,新冠肺炎肆虐,沒有訂單的日子,黃呈豐師傅常和謝素貞相偕至鹿港約會。聽見我們預計至鹿港尋覓午餐,他立刻發揮呷好道相報的精神,推薦我們去吃林明堂素食店,還特別叮囑不要吃鹿港天后宮附近的某幾家小吃店,那些都是外行觀光客在吃的。最後不忘補充,鹿港天后宮的大鼓亦是出自他的雙手,只是平時為塵封狀態,逢年過節才會出來見客。

  「玻璃工廠不要去,那邊海風很大,危險!」黃呈豐師傅目送我們騎車離開幾秒後,突然大喊。

   看著黃呈豐師傅的身影在後視鏡裡越來越小,心頭的鼓聲反倒越來越響。

後記

  黃呈傅師傅一生與鼓相依相存,製鼓是他與父兄共同的記憶,也是全臺少數人身懷的技藝。儘管現在牛皮和木材等數種原料取得日漸困難,慢工細活的手工鼓自然更難以與機器量產的鼓在市場相抗衡,然而只要有知音人下訂,黃呈豐師傅仍會肩負祖輩傳承下來的職人精神,獨自待在悶熱的工作室,親手完成一個個手工鼓;每回至各縣市旅遊,也都會順道巡視出自他雙手的大鼓小鼓。只要看見有人使用,聲音依然響亮悅耳,不是買來讓它沉默度日,對於黃呈豐師傅來說,製鼓過程再辛苦,在那一刻全都值得了。

  雖然當天沒能帶個手工鼓離開永安製鼓,但眼見黃呈豐師傅對於製鼓的專注執著與奉獻,也為當天的造訪,留下感動深刻的記憶。

    從前,每當我得知哪名同行又為了爭取案子使用程式灌水作弊、向廠商謊報數據,難免忿忿不平。那天之後,「做人如做鼓,都要實實在在。」黃呈豐師傅踩鼓時說的這句話,不時在我腦海中迴盪。後來,聽聞那名同行被抓到造假,並列入眾多業主的黑名單,或許如同偷工減料的廉價鼓品質終究敵不過真材實料的手工鼓一樣,證實了不論是做人還是做品牌,又或是大環境如何變化,實實在在始終是永續經營的不二法門。

  疫情困擾全世界近三年的時光,雖然帶來諸多不便,但也讓昔日一得空便拾起護照往外跑的我,有機會好好深入探索各縣市。相較於前往大眾景點,我更偏好挖掘長年堅守家鄉默默打拼的人文故事,也才發現臺灣不乏傳承近百年的傳統技藝。這段期間我有幸認識了幾名不同產業的職人,除了都不後悔接下祖輩或父輩流傳下來的家業外,還有個無奈的共通點,他們全都是最後一位掌門人。

  感謝黃呈豐師傅無私地分享,將我與友人當成自家孩子熱情講「鼓」。我希望藉由書寫,能讓更多人知道彰化線西鄉有對夫婦至今仍堅持手工製鼓,如他所言,多一個人知道是一個;慶幸自己來得及親自採訪黃呈豐師傅、有緣目睹他與太太謝素貞的製鼓過程,在鼓聲消失之前。

  咚咚咚,每回聽見鼓聲,我彷彿又看見,黃呈豐師傅躍然鼓上獨舞的身影。

歡迎支持阿山創作!

如果喜歡文章,歡迎透過以下連結訂購票券、行程或住宿等。你的花費不會增加,但我可以因此獲得微薄的費用,非常感謝!

0